人民政協網重慶7月10日電(通訊員 劉朦濛 記者 凌云)“還沒有下單脆紅李的親抓緊時間喲!倒數五四三二一……”近日,在重慶江津區慈云鎮小園村的電商直播基地內,鄉村主播楊敏開播不久,就在直播間掀起一波小小的高潮。2個多月前,她和基地的同事們在江津區政協委員姜春的指導下開始學習直播,如今已熟練掌握了“帶貨”技巧。
小園村位于重慶(江津)現代農業園區核心區,也是江津區鄉村振興基地,特色產業“主打”花卉苗木、富硒九葉青花椒、金針菇、鵪鶉蛋、各類小水果等,其中,金針菇在江津區的市場份額占70%。
安全優質的農產品“怎么賣”“賣到哪兒”“賣多少”?這些問題成為江津區政協僑臺民宗界別委員工作室在聯系幫扶小園村的履職實踐中一個重要議題。
通過對小園村村容村貌、農戶種養殖、代表性農業企業開展多次調研后,委員們發現,雖然村委會已經建立起電商平臺,但相關基礎還十分薄弱,不僅缺乏電商專業人才,也未形成品牌效益和品牌競爭力。
為助力農產品“產得好”“銷得旺”,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僑臺民宗界別委員工作室將調研收集到的問題整理形成“建設小園電商,助力鄉村振興”協商議題,于今年4月底組織開展了一場“渝事好商量——講出‘津點子’”協商議事活動。
協商中,區政協委員和相關職能部門人員、村干部、村民代表一起,聚焦小園村電商發展存在的問題,在促進電商農產品標準化、規模化、品牌化發展等方面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委員們提出,在農產品品牌上需要整體升級,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做好定位,把好質量關,解決物流運輸問題,加大電商人才的培養力度和深度。
寫好了協商建言的“前半篇文章”,僑臺民宗界別委員工作室還持續書寫落實轉化的“后半篇文章”:委員工作室安排專人對接相關資源為小園村搭建了完善的電商平臺,包括線上直播平臺、網店支付系統、銷售渠道、物流系統等,以及線下直播人員培訓、農產品定位、品牌包裝和農產品展廳設計,大力推動電子商務與農產品上行、產業轉型、鄉村振興等工作緊密結合,不斷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
“持續強化重心下移,豐富拓展協商載體。”江津區政協主席楊利表示,江津區政協將進一步優化多元參與、共建共治的“渝事好商量+政協委員工作室”協商平臺建設,讓政協履職飽含民生溫度。